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一只百舌鸟停在花枝上,仿佛在问花儿什么问题,但花儿沉默不语。鸟儿在花旁徘徊低飞,似乎带着一丝幽怨,像是在责怪横塘地区连绵不断的雨水打落了花瓣。
诗人用拟人手法让鸟儿和花儿都有了人的情感。百舌鸟的"问"和花儿的"不语"形成巧妙互动,就像两个闹别扭的朋友。而"横塘雨"这个意象,既点明了江南多雨的地理特征,又暗示着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忧伤。
整句诗的美在于:
1. 用常见景物(鸟、花、雨)构建出富有戏剧性的场景
2. "问"与"不语"的对比制造出悬疑感
3. 将雨天常见的落花景象,转化为带着情感色彩的诗意画面
4. 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生活中那些欲言又止、略带遗憾的时刻
就像我们看见雨中被打落的花瓣时,会不自觉地驻足感叹一样,诗人通过鸟与花的"对话",把这种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微妙情绪精准地捕捉并呈现了出来。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