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 《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注释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器:器具。
赏析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成不了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就像一块天然玉石,表面可能粗糙暗淡,只有经过匠人精心打磨、雕刻,才能展现出温润的光泽和精美的纹路。人也是一样——我们生来都有潜力,但如果不通过学习去开发自己的头脑、磨练自己的品格,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永远无法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这里的"知道"不是指简单的知识,而是指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比如为人处世的准则,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才能获得。就像现代人要通过读书、实践、反思来提升自己一样,古人用"琢玉"这个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成长需要主动付出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变得优秀。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用生活中常见的玉器制作过程,把抽象的学习道理说得形象具体。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暗示了成长需要耐心——就像雕玉不能急于求成,人的进步也需要持续积累。直到今天,这个比喻依然能让我们直观地理解自我提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