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出自 唐代 李绅 《悯农二首》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赏析此句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突出农民种地的不易和劳累。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烈日下弯腰锄地的场景。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他还在田里干活,汗水不断滴进脚下的泥土里。短短十个字,却像镜头特写一样让我们看清了三件事:

1. 农活的辛苦程度——在最热的时段干最累的活
2. 劳动付出的真实性——汗水直接渗进土地,证明是实打实的体力劳动
3. 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吃的每粒米都浸透着这样的汗水

诗人用"日当午"和"汗滴土"这两个具体画面,代替了空洞的"农民很辛苦"的说教。就像现在用现场照片比文字报道更有冲击力一样,这种画面感让读者瞬间体会到:我们碗里的米饭不是超市变出来的,而是这样一滴汗摔八瓣换来的。这种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到今天看依然有现实意义。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