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最直白的画面道出了穷苦人在寒冬中的艰难处境。
“北风利如剑”用菜刀般的寒风作比喻——冬天北风刮在脸上,就像有人拿小刀划皮肤一样生疼。这种触感人人都体验过,诗人用“剑”这个意象,瞬间激活了读者的身体记忆。
“布絮不蔽身”更直击要害:穷人穿的破棉袄,里面的棉絮都掉光了,根本挡不住寒风。就像现代人羽绒服跑绒,冷风直接往衣缝里钻,但古人连换件衣服的选择都没有。
两句诗没有哭穷卖惨,只是白描两个具体细节:一个是自然环境的残酷,一个是人的无能为力。就像用手机拍下两个特写镜头,不加滤镜地呈现严寒中瑟瑟发抖的真实人生。这种写法比喊一百句“我好冷”更有冲击力,让人一看就懂,一想就心酸。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