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卖炭翁》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注释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赏析此句描述了宫中太监、差役们强买强卖的丑恶行径。他们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表达了作者对当局近乎尖锐的讽刺和痛心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底层百姓的无奈与辛酸。

一个穷苦人辛辛苦苦拉了一车千余斤的木炭(这在古代是重要的燃料,能卖钱养家),结果被皇宫派来的差役蛮横地抢走了。他心疼得要命,却不敢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夺走。

精髓在于:
1. 数字对比强烈
- "一车炭,千余斤"——强调劳动成果的厚重,是百姓的血汗。
- "惜不得"——三个字直接暴露权力的冰冷,百姓连"舍不得"的权利都没有。

2. 画面感极强
差役嚣张抢掠、百姓低头沉默的场景跃然纸上,像一幕无声的悲剧短片。

3. 讽刺社会现实
表面写炭被抢,实际揭露封建时代官民地位的极端不平等——强者肆意掠夺,弱者只能忍气吞声。

这种白描手法,不直接骂官,却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压迫,正是古诗"含蓄却有力"的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