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译文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注释薄命: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赏析此句的“缘悭”指缘分浅薄,“剩月零风”指孤苦清冷的岁月,词人想象与亡妻约定来生,又怕悲剧重演,可见词人内心郁结的苦闷和哀入骨髓的愁思。

现代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命运无常和爱情遗憾的深切感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还怕两人俱薄命"——最让人担忧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可能都命中福浅,暗示他们无法长久相守的命运。就像两个运气不好的人相遇,反而加倍了不幸的可能性。

2. "再缘悭"——"缘悭"指缘分浅薄,加上"再"字,强调他们连再次相遇的机会都很渺茫。好比中奖概率极低的彩票,偏偏还只能买一次。

3. "剩月零风里"——用零落的月光和残风描绘孤独凄凉的景象。就像深秋夜里,只剩下几片破碎的月光和断断续续的冷风,烘托出失去爱人后的空虚寂寞。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
- 用"薄命""缘悭"这样通俗的命运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无法抗拒的宿命感
- "剩月零风"的意象既具体又苍凉,比直接说"我很孤独"更有感染力
- 短短十几个字,道尽了爱情中最深的恐惧:不是不爱,而是明明相爱却敌不过命运的安排

就像现代人说的"有缘无分",但诗人用月光和风的意象,让这种遗憾变得更立体可感。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