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用夜间和冬季的典型事物传递出温暖与生机。
前半句"侵夜鸾开镜":
天刚黑时(侵夜),女子像鸾鸟一样优雅地打开梳妆镜(鸾开镜)。这里用"鸾"(传说中的神鸟)比喻女子动作的轻盈美好,镜子打开的瞬间仿佛有光彩流动。短短五字既交代了时间,又通过一个日常动作让人联想到闺阁中的温馨场景。
后半句"迎冬雉献裘":
冬天来临(迎冬),猎人献上用雉鸡羽毛制作的华美衣裘(雉献裘)。"献"字突出了这份礼物的珍贵,蓬松的雉羽裘衣自带画面感,让人立刻感受到对抗严寒的富足感。
两句对照看:
前句写室内柔光,后句写室外寒意;前有女子对镜理妆的私密场景,后有猎人献礼的社交画面。诗人用"鸾""雉"两种禽鸟作比,把普通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仙气,既展现了不同季节的人间烟火气,又透着一丝不食烟火的雅致。这种将平凡事物写出光彩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