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出自 宋代 苏轼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译文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

注释苏:苏醒。

赏析此句说词人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一片大雪。他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半句“万顷风涛不记苏”像是电影里的航拍镜头——狂风掀起无边无际的巨浪,气势磅礴到让人忘记了一切琐事(“苏”原指苏醒,这里引申为烦忧)。就像我们站在海边被滔天海浪震撼时,瞬间忘掉手机里的工作消息,纯粹被自然的力量征服。

后半句“雪晴江上麦千车”突然切换成阳光明媚的丰收特写:大雪初晴的江边,仿佛能看到成千上万辆运麦子的车(“千车”是夸张手法)。就像冬天突然放晴时,金黄的麦田和忙碌的运输队伍构成一幅让人心头一暖的景象。

两句对比强烈却暗含联系:前句用风浪的狂暴展现自然的威严,后句用雪后丰收显示自然的馈赠。就像人生总有惊涛骇浪的时刻,但坚持过去就会迎来阳光灿烂的收获季节。这种“风雨后见彩虹”的意境,正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