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归家场景,核心矛盾在于“心急”和“马行迟”的对比。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画面感极强
就像现代人开车时觉得红灯特别漫长一样,诗人挥鞭赶马,却觉得马儿跑得比平时更慢。这种“嫌慢”的心理,立刻让读者能联想到自己着急时的类似体验。

2. 心理刻画精准
“心急”二字是诗眼,所有的动态都源于此。明明马可能跑得很快,但人越着急就越觉得慢,这种主观感受的夸张描写,比直接说“我非常想家”更有感染力。

3. 生活智慧
诗句暗含了一个永恒的生活真相:当我们对某件事充满期待时,等待的过程总会显得格外漫长。这种体验古今相通,比如现代人等快递、等下班时,都会产生同样的时间错觉。

全句妙在用具体动作(鞭马)表现抽象情绪(归心似箭),没有直接抒情,却让每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能会心一笑。就像我们现在说“拼命刷快递物流信息”一样,都是通过行为反衬焦急心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