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十六》
译文自古抒哀伤之情,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写苦境之作,亦若灯前山鬼之落泪。
注释秋虫:促织蟋蟀。山鬼:屈原楚辞中女神,曾是钟山之鬼。
赏析此句泛叙古今悲情,构造出一片悲愁哀苦的境界,是评论幽僻清冷的诗歌风格。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里的凄凉画面,用虫鸣和鬼泪传递深沉的情感。
"切切秋虫"是秋天草丛里小虫的叫声,声音细碎急促,像在低声诉说什么。这里用虫鸣的"切切"(形容声音细小连绵)来比喻人心中说不尽的愁绪,仿佛虫声里藏着千年来的哀伤。
"灯前山鬼泪纵横"更显诡异悲凉。深夜孤灯下,传说中的山鬼(山林中的精怪)满脸泪水,哭得毫无顾忌。这里的"纵横"形容眼泪肆意流淌的样子,让无形的哀伤有了画面感。
诗人用虫声和鬼泪这两个超现实的意象,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了:秋虫的鸣叫是时间流逝的叹息,山鬼的眼泪是孤独灵魂的宣泄。二者叠加,形成一种穿越时空的悲凉——虫声从远古响到今天,鬼泪映照出人间永恒的孤寂。这种情感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道出了生命共通的苍凉底色,因此能引发广泛共鸣。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