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影、竿旗穿市。

出自 宋代 刘辰翁 《宝鼎现·春月》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现代解析

这句“踏月影、竿旗穿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夜市画面,用简单的动作和景物传递出热闹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1. 踏月影
月光下,行人踩着地上斑驳的影子行走。一个“踏”字让月光有了实感,仿佛能听到脚步轻响,画面瞬间活了起来。月影既点明了时间(夜晚),又烘托出朦胧轻盈的美感。

2. 竿旗穿市
高挑的旗杆(可能是酒旗或店铺招牌)在街市中穿梭。这里的“穿”字用得巧妙,既写旗杆林立的热闹,又暗含行人视角——仿佛不是旗在动,而是人在旗影中穿行,市井的繁华扑面而来。

魅力所在
短短七个字,没有直接写人,却通过“踏”“穿”两个动词让人群流动的喧嚣跃然纸上;不直接说“热闹”,却用月影和旗影的对比(一静一动)让夜晚的市集充满生命力。这种以景代情、举重若轻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凝练之美。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