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出自 宋代 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现代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根据前人的词曲风格进行创作,又假托李清照(易安)的口吻来自比。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1. "遂依其声"——像音乐人翻唱老歌一样,沿用了经典的曲调格式
2. "又托之易安自喻"——假装自己是李清照在说话,相当于现在网友用"假如我是李清照"的口气写文案
这种写作手法的精妙在于:
- 既尊重传统(用经典格式),又有个性表达(借名人身份)
- 像现代人穿汉服拍照,既有古风韵味又能展现自我
- 通过"易安"这个人设,能更自由地抒发女性视角的情感
这种创作方式至今常见,比如:
- 影视剧让历史人物说现代台词
- 广告用古人形象推销新产品
- 网络小说穿越到古代谈恋爱
本质上都是借古人的"壳"装自己的"芯",让表达更有趣也更安全。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