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其七》
译文中原自古以来就有的英雄气概,也传递到了阴山脚下的敕勒川。
注释敕勒川:一般指敕勒歌,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赏析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从中原大地延伸到北方草原的景象。
"中州"指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阴山敕勒川"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地带。诗人用"万古英雄气"这个生动的比喻,把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比作可以流动的气息,说这股英雄气不仅存在于中原,也传到了遥远的北方草原。
这里有三层巧妙之处:
1. 用"气"这个摸不着但能感受到的东西来形容精神,让抽象的英雄气概变得具体可感
2. "万古"二字点出这种精神是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
3. "也到"二字用得特别妙,仿佛英雄气是有生命的,会自己走动传播
整句诗用最简练的语言,把中华民族团结融合、英雄精神无处不在的宏大主题,化作一幅气韵生动的精神地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地域的豪情。这种把深刻思想用日常事物来表达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