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出自 明代 文征明 《念奴娇·中秋对月》

译文千万里如画江山恰似刚消逝的梦,转眼又到了一年的秋季。

注释如许:像这样。

赏析此句写词人与友人在溪亭斟酒赏月,如今秋光依旧,而佳期难再,透露出词人的感伤情绪。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两个画面道出了时光飞逝、人生如梦的感慨。

前半句"千里江山昨梦非"像用广角镜头拍下的风景——昨天还觉得千里江山尽在掌握,今天醒来却发现那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这里的"千里江山"既可以是真实的壮丽山河,也可以象征人生中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成就或理想,而"昨梦非"三个字突然戳破这种实感,像早晨闹钟惊醒美梦的瞬间。

后半句"转眼秋光如许"则像突然拉近的特写镜头:还没从"江山如梦"的恍惚中回神,突然发现窗外秋意已浓。一个"转眼"道出时间流逝之快,而"秋光"既是实写季节变化,也暗指人生进入沉淀阶段。最妙的是"如许"二字,带着几分惊讶、几分无奈,就像我们突然在镜中发现第一根白发时的神情。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它用"江山梦醒"和"忽见秋色"两个生活化的场景,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变得可感可知。就像我们某天整理旧照片时,突然惊觉"原来十年前的事竟像昨天",或者发现孩子突然长高时的恍然。诗人把这种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时间错位感,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凝固下来,让读者在"啊,我也有过这种感觉"的共鸣中,体会到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