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现代解析
这句话直白来说就是: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可能没感觉?只不过憋着不敢说,只能原地打转干着急。
用现代生活打个比方:
1. "心非木石"——就像被老板无理责骂时,谁心里都会委屈,因为人都有情绪感知能力,不像家具那样没知觉。
2. "吞声踯躅"——这种憋屈的状态很像当代人:明明想辞职,却只能半夜翻来覆去刷招聘网站;被家人催婚时,嘴上应付着"在找了",其实心里烦得要命。
这句话厉害在精准捕捉了人类共通的矛盾心理:
- 用"木石"作对比,瞬间让人理解情感压抑的反人性
- "吞声"(硬咽回去)、"踯躅"(想走又不敢走)两个动作,把那种话到嘴边又咽回去、进退两难的纠结感画活了
- 短短14个字说清了:所有成年人的沉默,本质上都是带着情绪的自我压抑
直到今天,我们发朋友圈又删除、打了一长段话最后只回个"嗯"的时候,还是在重复这种千年不变的心理困境。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