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出自 唐代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现代解析

这句诗可以理解为:

“我依然仰慕着广成子这样的高人,他的踪迹早已隐没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

分析:
1. 广成子是谁?
广成子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代表智慧、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诗人提到他,其实是借代自己心中理想的人格或境界——可能是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2. “白云隈”的意境
“白云”象征远离尘世的高洁之地,“隈”指山脚或隐蔽的角落。合起来描绘了一个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仙境,暗示广成子的行踪飘渺难寻,也暗含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3. 诗句的深层情感
诗人表面在追忆广成子,实则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比如官场复杂、世俗喧嚣),渴望像广成子一样超然物外。用“尚想”二字,透露出一种念念不忘却难以企及的遗憾。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短短几个字,勾勒出高山云雾、隐士无踪的写意画面,给人无限遐想。
- 以古喻今:借神话人物抒发现实感慨,含蓄又有深度,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 留白艺术:不直接说“我想隐居”,而是用“白云隈”的意象委婉表达,耐人寻味。

现代启示:
即使今天,很多人也会在忙碌中心生“诗和远方”的渴望。这句诗提醒我们:或许真正的宁静不在远方,而在调整心态,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白云深处”。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