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现代话来说,可以理解为:一把温润的玉箫已经闲置很久了,因为真正懂它价值的人实在太少了。
作者用玉箫比喻自己的才华或高洁的品格,"闲久"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这么好的东西却无人欣赏。就像现在有人弹得一手好钢琴,却找不到能听懂其中情感的知音;或者写出好文章,却遇不到能产生共鸣的读者。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知音稀有"四个字。它道出了古今中外人们共同的孤独感:不是所有珍贵的东西都能被理解,越是独特美好的事物,能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往往越少。就像在现代社会,有人喜欢小众音乐、冷门艺术,常常也会发出类似的感叹。
整句话的美在于,它用具体的玉箫作比喻,把抽象的人生感慨说得既优雅又戳心。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怀才不遇"或"曲高和寡"的淡淡忧伤,但又不显得抱怨,反而带着几分超然的姿态。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