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出自 唐代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

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场景:深夜的宫殿本应是宁静奢华的地方,却突然变成了厮杀的战场。宴会上美酒的香气还未散去,空气中又混入了血腥味。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制造出戏剧性的画面——前一刻还是歌舞升平的宴会,转眼间就成了惨烈的修罗场。

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
1. 用"娃宫"(美女如云的宫殿)和"战场"的极端反差,瞬间传递出命运的无常
2. "血腥"与"宴香"两种气味交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突如其来的恐怖
3. 通过物质享受(宴席)和暴力死亡(血腥)的并置,暗含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

就像用镜头语言拍摄的电影场景:镜头先给到金樽美酒、轻歌曼舞,突然刀光剑影,镜头再特写地上一杯打翻的葡萄酒混着鲜血流淌。短短十四个字,既有画面感,又暗藏深意,展现出古代诗人用文字营造意境的非凡功力。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