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出自 唐代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现代解析
这句诗可以这样理解:
"宗臣"指的是国家重臣,"事有征"是说做事要有真凭实据。后半句"庙算"指朝廷的决策,"休兵"是停止战争的意思。整句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国家重臣办事要讲证据(不能拍脑袋决策),朝廷的英明决策应该体现在停止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前句强调务实作风,后句体现和平理念
2. 短短十个字就道出了合格领导者的两个关键素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和平的政治智慧
3. 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企业管理,都需要这种"用事实说话,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
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用数据说话""和气生财",古人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智慧。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