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出自 唐代 杜荀鹤 《经青山吊李翰林》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现代解析

这句诗可以这样理解:

它用两个巧妙的问句,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谁把耒阳的坟墓移到这里,让它成为我吟诗时的邻居?"表面在问坟墓为何在此,实则传递了更深层的情感和意境。

1. 打破常理的新鲜感
把坟墓说成"吟邻",将阴森的坟墓与风雅的吟诗并置,这种反常搭配反而产生独特美感,就像现代人把恐怖元素融入文艺创作一样吸引眼球。

2. 跨越时空的对话感
诗人将坟墓拟人化为"邻居",仿佛逝者能聆听自己的诗句,这种穿越生死的想象,比直接说"怀念古人"更有感染力。

3. 留白的艺术
不直接说明这是谁的墓、为何在此,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就像现代悬疑剧开头抛出一个谜题,让人忍不住想探究背后的故事。

这种写法启示我们:好的文字不需要华丽辞藻,通过非常规的联想和留白,反而能创造更丰富的意境。就像现代广告常用"反常识"的创意吸引注意一样,古人早就掌握了这种表达技巧。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