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译文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此去一别,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注释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
赏析此句的“千里万里”承前文的“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描绘出无处不芳草的特定景象,以景寄情,突出远行离别之人的苦痛。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人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
“千里万里”用夸张的距离感,强调路途遥远,仿佛怎么走都走不到头;“二月三月”则点出时间跨度长,暗示旅人已经在路上漂泊了很久。两个部分叠加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看不到终点的煎熬。
“行色苦愁人”直接点明主题:这种奔波的状态让旅人身心俱疲。“行色”指旅途中的风尘仆仆,“苦愁”则是内心的压抑和忧伤。作者没有具体写愁什么,但长途跋涉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都藏在字里行间。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数字和场景,唤起共鸣。即使现代人不再徒步远行,但“挤早晚高峰地铁的通勤”“异地工作的漂泊感”何尝不是另一种“千里万里”?这种跨越时空的疲惫与孤独,正是它能打动人的关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