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军人时刻戒备、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战马连卸鞍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战士睡觉都穿着铠甲不敢脱——就像现代军人枪不离手、和衣而眠一样。
它的魅力在于用两个"不"字形成排比,像急促的鼓点般强化了紧张感。"戎马"和"铠甲"这两个典型军旅意象,一个展现机动性(战马),一个象征防御性(盔甲),组合起来就立体呈现了军人24小时待命的全天候战备状态。
这种描写既有画面感(能想象到马匹喘着粗气、铠甲反着冷光的场景),又通过"不解鞍""不离傍"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军人那种绷紧神经、随时可能跳起来作战的临战氛围。就像现在说"消防员睡觉都穿着防火靴",普通人立刻就能理解职业的特殊性。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