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会稽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诗的开头提到“安邑茫茫宅上都”,安邑是古代的地名,这里可能象征着遥远的历史和广袤的土地。作者通过“茫茫”这个词,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广阔与深远的感受。接着,“东南万里播銮舆”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銮舆在古代是皇帝的车驾,这里可能暗示着皇权的威严和影响力,东南万里则展现了国土的辽阔。
“遥观禹穴云如海”这一句,禹穴指的是大禹的陵墓,位于会稽山,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作者通过“遥观”和“云如海”的描绘,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会稽山的雄伟与神秘。
最后,“玉帛缤纷上计书”中,玉帛是古代用来祭祀和贡献的贵重物品,象征着财富和尊贵。上计书则是古代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文书,这里可能暗示着国家的繁荣和治理的有序。通过“缤纷”这个词,作者描绘了一种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旺的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会稽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让读者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