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佥判室中竹枝

懶龙入户养慵枝,罢枝听风雨却听诗。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
莫教手画手流傅去,生怕时人取次和。
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我坚守的坚定信念。

首句“懶龙入户养慵枝”用“懶龙”比喻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无所事事的状态。他仿佛在家中养着懒散的枝条,享受着平静的生活。接着,“罢枝听风雨却听诗”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闲适,他不去理会外界的风风雨雨,而是专注于诗词的享受,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他不愿参与世俗的纷争,就像不愿与云雨争斗一样;同时,他的精神世界也像害怕被雪霜侵袭一样,保持着一种对自我品格的坚守。

接下来的“莫教手画手流傅去,生怕时人取次和”则流露出一种对自我创作的珍视与保护。主人公不愿让自己的作品轻易流传出去,担心被世俗之人随意模仿或曲解,表现了他对艺术的尊重与对自我表达的谨慎。

最后两句“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则是对自我信念的坚定表达。主人公坚信自己的内心不会辜负自己,就像珍贵的琅玕宝石一样,无论白天黑夜,始终陪伴着自己,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光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专注于内心世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信念与精神追求的坚定不移。它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独立与纯净,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