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进讲赠孙屺瞻学士
历历河上柳,宛宛城边路。
夜短鸡始号,月出天已曙。
驱马瀛台门,神居渺烟雾。
玉绳低缭垣,金波耿回渡。
屡修独对辞,一邀重瞳顾。
湖州真天人,秀眉心胆露。
上阐羲轩文,下晰王霸务。
至尊时霁颜,鄙儒谬学步。
荷风翻缥缃,炉香袅章句。
终恐徒冰兢,感激愧恩遇。
忽复秋风凉,疏雨滴瑶树。
夜短鸡始号,月出天已曙。
驱马瀛台门,神居渺烟雾。
玉绳低缭垣,金波耿回渡。
屡修独对辞,一邀重瞳顾。
湖州真天人,秀眉心胆露。
上阐羲轩文,下晰王霸务。
至尊时霁颜,鄙儒谬学步。
荷风翻缥缃,炉香袅章句。
终恐徒冰兢,感激愧恩遇。
忽复秋风凉,疏雨滴瑶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官员进宫讲学的场景,充满了对知识、君臣关系和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开头用河边柳树和城边小路勾勒出清晨赶路的画面,"夜短鸡始号"说明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暗示官员勤勉。到了瀛台(皇家园林)时,晨雾中宫殿若隐若现,月光与晨光交织,营造出庄严神秘的氛围。
中间部分写君臣互动:官员反复修改讲稿,期待皇帝垂询。用"湖州真天人"赞美皇帝学识渊博,既能讲解深奥古籍,又能分析治国之道。皇帝听得满意时面露笑容,而官员谦称自己只是笨拙地模仿圣贤。
书房里,微风吹动书页,熏香伴着读书声,但官员内心忐忑,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辜负皇恩。最后笔锋一转,写秋风送爽、雨打玉树的景象,既点明季节转换,又暗喻君臣交流如沐春风,知识如雨露滋润。
全诗通过晨起赶路、宫廷讲学、秋风疏雨三个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学问的虔诚、对君王的敬重,以及身处高位仍保持谦卑的自省态度。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相互映衬,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