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伯庸御史效义山无题四首 其四
骥服盐车两耳垂,臂空(一作无)九折未成医。
欲寻箕颍终逃世,苦恨章逢不入时。
金井蛩(一作鹿)鸣知露冷,银河(一作桥)鹊度看(一作见)星移。
长贫久客应无补,拟挽沧江塞漏卮。
欲寻箕颍终逃世,苦恨章逢不入时。
金井蛩(一作鹿)鸣知露冷,银河(一作桥)鹊度看(一作见)星移。
长贫久客应无补,拟挽沧江塞漏卮。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怀才不遇、生活困顿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逃避心态。
前两句用"老马拉盐车"和"手臂骨折治不好"的比喻,暗示自己像一匹千里马被用来拉笨重的盐车,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就像多次骨折的手臂,始终找不到良医救治。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力感。
中间四句进一步展开这种困境:想学古代隐士逃到箕山颍水隐居,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想融入世俗社会,却发现自己的学问不合时宜。通过"蟋蟀鸣叫知秋凉"和"喜鹊搭桥看星移"这两个细腻的自然景象,暗示时光流逝而自己依然困顿。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长期贫困、漂泊在外的生活毫无意义,想要挽回局面就像想用江水堵住漏酒的杯子一样徒劳。这个夸张的比喻既表现了诗人的绝望,又带着几分自嘲的幽默。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日常可见的事物(老马、骨折、蟋蟀、喜鹊、漏酒杯)来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慨,让读者在熟悉的画面中体会诗人的辛酸。虽然写的是古代文人的困境,但其中怀才不遇、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情感,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