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暂回村庄时有感而发,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前两句"五岭三湘皓景晖,西方谁谓好音微"描绘了南方壮丽的自然风光,五岭三湘在阳光下闪耀,反问谁说西方没有好消息。这里用美景暗喻对国家形势的关切。
中间四句用乌鸦和燕子作比喻:"乌瞻华屋谋重止"说乌鸦看到华屋想再次停留,"燕语雕梁悔别飞"说燕子在雕梁上鸣叫,后悔离开。这两个意象暗示作者对仕途的复杂心情,既想有所作为,又对现状感到无奈。
"妖鼠浮江占地改,岁星去国报天违"借用典故:妖鼠指祸国之人,岁星象征国运,表达对国家动荡、天意不顺的忧心。
最后两句"高曾奕叶恩波在,忍忘乘坚与策肥"说祖先的恩泽仍在,怎能忘记曾经的荣华富贵。这里既有对家族荣耀的追忆,也暗含对现实处境的不甘。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含蓄的历史典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家国情怀和内心矛盾。语言优美含蓄,情感深沉复杂,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