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思圣堂

汶上鲁中都,哲人宰兹邑。
石刻思圣堂,后人知仰德。
污池困飞龙,鸾凤栖枳棘。
天意人岂知,来者三叹息。
立言泽万世,贫贱何足惜。
再拜登故台,敛衽拱而立。
恍如梦见之,受教开茅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后人怀念一位伟大哲人的故事,用简单生动的比喻传递深刻的人生智慧。

开篇点出地点(山东汶上)和背景——这里曾有位智者当官。后人建"思圣堂"石碑纪念他,就像我们今天立纪念碑一样。接着用两个比喻:龙被困在浅水池,凤凰只能停在带刺的灌木上,说明大才往往被埋没在平凡环境里,暗示这位哲人当年可能也不被理解。

"天意难测"三句是诗眼: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检验,暂时的贫贱不用在意,重要的是留下能造福后世的思想。就像我们现在读几千年前孔孟的话仍受启发,这就是"立言泽万世"的力量。

结尾特别动人:诗人整理衣冠登上旧台,恍惚中仿佛见到先贤,就像做梦时得到指点突然开窍。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整首诗从单纯的怀古升华为一场心灵洗礼。

全诗用"龙困浅滩""凤凰落刺丛"这样接地气的比喻,把"思想传承"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可视可感。最后那个"梦中受教"的场景尤其巧妙——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突然读懂古人"的顿悟时刻,诗人正是捕捉到了这种共情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