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观音赞 其一》用简单生动的画面,写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自然的禅意。
前两句"端坐圆通微妙相,众生眼里堆青嶂"说观音菩萨端庄坐着,展现出圆融通达的慈悲形象,但在普通人眼里,却像隔着一座座青山那样难以真正理解。这里用"青嶂"比喻我们凡夫俗子和菩萨之间的认知差距。
后两句"晓来窗外听啼禽,春风不在花枝上"特别有意思。清晨听到窗外鸟叫,但春风并不在盛开的花枝上停留。这似乎在说:真正的慈悲和智慧就像春风一样无处不在,不会只停留在表面美好的事物上。花开花落是表象,而春风代表的慈悲本质才是永恒的。
整首诗通过日常景象——菩萨坐像、青山、鸟鸣、春风、花枝,把深刻的佛理说得亲切自然。它告诉我们:佛性就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被表象迷惑,就像隔着青山看菩萨;真正的觉悟不在于追逐外在的美好,而在于体会无处不在的慈悲本质,就像春风不会只停留在花丛中一样。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