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二十一日作落梅花(是日有旨,晦翁宫观) 其一

十亩寒林一树梅,自妍自笑已堪哀。
朝来更被风吹却,拟遣春从底处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林中的梅花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凋零的哀愁和对春天回归的期盼。

首句“十亩寒林一树梅”,描绘了一片广阔的寒林,其中只有一株梅花独自盛开。这里的“十亩”并不是确切的面积,而是用来形容寒林的广阔,突显出梅花的孤独。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第二句“自妍自笑已堪哀”,诗人用“自妍自笑”来形容梅花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但这种自我欣赏却让人感到悲哀。因为梅花虽然美丽,却无人欣赏,它的存在显得孤独而无助。

第三句“朝来更被风吹却”,早晨的寒风吹落了梅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被无情的现实摧毁。这里的“风吹却”不仅指自然现象,也暗喻了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最后一句“拟遣春从底处回”,诗人希望春天能够从某个地方回来,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这里的“底处”指的是某个未知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寒林中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挫折和希望的复杂情感。梅花虽然孤独,但它的坚韧和美丽依然给人带来希望,让人期待春天的到来。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