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蛟台怀古
汉武特雄俊,超然负大略。
身宅帝王居,旌旗四海薄。
立祠勤祷媚,岂陟礼衡霍。
浮江走浔阳,千里舳舻泊。
神怪当其前,威生相拿攫。
天子按剑怒,挽弓足霜锷。
一发惊浪恬,腥风瞥然著。
神力乃殊妙,天威非所度。
好事喜凿政,附会此台托。
石嵌附江滨,涛声天际落。
盛迹已云往,雄概独略约。
方士感宫闱,将军时绝幕。
英明替恭俭,纯美倏凋索。
登台豁俯仰,慷慨为斟酌。
高吟发长啸,蛟龙各潜壑。
身宅帝王居,旌旗四海薄。
立祠勤祷媚,岂陟礼衡霍。
浮江走浔阳,千里舳舻泊。
神怪当其前,威生相拿攫。
天子按剑怒,挽弓足霜锷。
一发惊浪恬,腥风瞥然著。
神力乃殊妙,天威非所度。
好事喜凿政,附会此台托。
石嵌附江滨,涛声天际落。
盛迹已云往,雄概独略约。
方士感宫闱,将军时绝幕。
英明替恭俭,纯美倏凋索。
登台豁俯仰,慷慨为斟酌。
高吟发长啸,蛟龙各潜壑。
现代解析
这首《射蛟台怀古》通过怀古的方式,描绘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他射蛟的传说,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篇赞美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汉武帝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皇帝,他的统治范围广阔,影响力遍及四海。他建立了许多祠庙,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但他并非只是迷信,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仪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接下来,诗中讲述了汉武帝射蛟的传说。据说汉武帝在浔阳江上遇到了神怪,面对这些神秘的存在,他毫不畏惧,反而拔剑挽弓,一箭射中了蛟龙,使得江面恢复了平静。这个传说表现了汉武帝的威严和勇武,也暗示了他的权力和神力的较量。然而,诗人也指出,这种传说可能是后人为了美化历史而附会的。
然后,诗人通过对射蛟台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射蛟台是一个历史遗迹,虽然汉武帝的盛世已经过去,但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令人敬佩。诗人站在射蛟台上,俯瞰江面,感慨历史的变迁,感叹英雄的崛起和衰落。
最后,诗人通过“登台豁俯仰,慷慨为斟酌”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他站在射蛟台上,俯瞰历史的长河,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他高声吟诵,发出长啸,仿佛在呼唤那些已经消逝的英雄,而蛟龙则潜藏在水底,象征着历史的深不可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汉武帝射蛟的传说,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反思了历史的兴衰,呼唤人们珍惜当下,传承英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