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月波楼皆在府署前太守英公又作笠屐亭摩东坡笠像及刘文清公跋语于石皆外人所罕至也余既复至自省适新府署乃得偕赵式韩刘琴南张涤泉李华乡历览诸胜复为赤壁之游而黄州之胜始全览焉

搜境如搜诗,得之在委曲。
春尽滞齐安,江山供镌琢。
公府閟亭台,恍惚露头角。
譬之椟藏珠,佳人在空谷。
又如三神山,云中看仿佛。
归帆郁不舒,奇缘竟相属。
时当春服成,冠者得五六。
雪堂契幽赏,笠屐拳芳躅。
巍巍汉川门,月波手可掬。
西山爽气来,翠滴新膏沐。
相携出郭门,天光弄晴旭。
疏柳涵春波,鱼苗竞相逐。
夕阳下西岭,江光明绮縠。
遥峰混远清,近郭裹浓绿。
长歌归去来,明星已在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古之情。

首先,诗人把游览风景比作寻找好诗,强调美好的事物往往藏在细节中,需要细心去发现。春天即将过去,诗人却因故滞留在齐安(即黄州),于是他放慢脚步,仔细欣赏这里的山水风光。

接着,诗人描写了黄州的一些著名景点。他提到公府(官府)里的亭台楼阁,虽然不常为人所见,但隐约露出它们的美,就像藏在盒子里的珍珠,或是深居山谷的佳人,又像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山,若隐若现。这些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景点的神秘和珍贵。

随后,诗人写到自己与几位友人一同游览的情景。他们穿着春装,结伴而行,先去了雪堂(苏轼曾居住的地方),欣赏幽静的景致,又参观了笠屐亭,瞻仰了苏轼的遗像和刘墉的题跋。诗人还登上汉川门,俯瞰月波楼,感受西山吹来的清爽空气,仿佛大地刚刚沐浴过一样清新。

游览途中,诗人与朋友们走出城门,看到阳光明媚,疏柳倒映在春水中,鱼儿在水中嬉戏。夕阳西下时,江面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峰与近处的绿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最后,诗人与朋友们唱着歌回家,此时明星已经升起,点亮了他们的归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留恋。诗人不仅赞美了风景的美丽,还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寄托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比喻和意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州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