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阴凉室阶前芭蕉

新种芭蕉绕石房,清阴早见落书床。根沾零露北山润,叶带湿云南涧凉。

得地初依苍石瘦,抽心欲并绿筠长。雨声夜响巅崖瀑,晴碧朝浮海日光。

樗栎自惭全寿命,楩楠合愧托岩廊。观身正忆维摩语,草字宁追怀素狂。

白昼栖迟吾计拙,青霄偃仰汝身强。岁寒要使交期在,莫畏空山有雪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阴凉室前种植芭蕉的生活场景,通过芭蕉的生长状态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八句)生动描写芭蕉的成长环境:新种的芭蕉环绕石屋生长,很快就在书案前投下清凉的绿荫。沾着晨露的根须吸收着北山的水汽,带着雾气的叶片使南涧显得格外清凉。这些描写用"沾零露""带湿云"等细腻笔触,把芭蕉写得充满灵性。

第二层(中间四句)转入人生思考:诗人看到樗栎(无用之木)和楩楠(珍贵木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树木,联想到维摩诘(佛教居士)的处世哲学,反思自己是否应该像怀素(狂草书法家)那样恣意挥毫。这里用树木比喻不同的人生选择。

第三层(最后四句)表达生活态度:诗人自嘲白天无所作为是"计拙",却欣赏芭蕉能"青霄偃仰"的顽强。最后以"岁寒交期"作结,表示要和芭蕉一样不畏风雪,保持气节。这个结尾将芭蕉人格化,使普通的植物有了精神象征。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写出深意:通过描写芭蕉从"新种"到"抽心"的生长过程,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寄托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特别是最后点出"不畏雪霜"的品格,使这首咏物诗有了更深刻的人生启示。语言清新自然,比喻贴切,读来既能感受到芭蕉的鲜活形象,又能体会到诗人淡泊坚韧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