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钦之次渊明答庞参军韵见送用韵答之
征南远韵度,诣绝皆妙言。
银台陈谏疏,耻作赋兔园。
手板聊拄颊,爽气来新萹。
临窗无谢守,僧珍自超然。
我游赤壁下,为君且延缘。
周礼尽在鲁,惊嗟类韩宣。
候雁响横河,游子念故山。
行当理烟艇,相期醉馀年。
银台陈谏疏,耻作赋兔园。
手板聊拄颊,爽气来新萹。
临窗无谢守,僧珍自超然。
我游赤壁下,为君且延缘。
周礼尽在鲁,惊嗟类韩宣。
候雁响横河,游子念故山。
行当理烟艇,相期醉馀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杜钦的回应之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赞美友人
前四句夸赞杜钦的文采和品格——他的诗有古人的风范("征南"指古代名士),言辞精妙;在朝廷任职时敢于直言进谏("银台"代指官府),不屑于写那些浮华应景的文章("赋兔园"指逢迎之作)。
2. 闲适生活场景
中间六句描绘日常雅趣:手托脸颊拄着书板("手板"即笏板),在窗边读书时神清气爽。虽然身边没有谢灵运那样的山水诗人相伴("谢守"),但像南朝名将吕僧珍一样活得洒脱。后四句提到同游赤壁的约定,暗含对历史人物(周朝韩宣子)的追慕。
3. 思乡与归隐
最后四句情感升华:听到大雁鸣叫勾起乡愁("候雁"指季节性迁徙的雁群),游子开始思念故乡。诗人与友人约定将来要乘着小船("烟艇")归隐,共度晚年,像陶渊明那样饮酒自适。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银台谏疏"与"赤壁烟艇"的对比,展现从仕途到归隐的心路历程
- "爽气来新萹"等句生动表现读书时的畅快感受
- 结尾的归隐之约呼应了陶渊明原诗的主题,体现文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诗中历史典故(如韩宣子、吕僧珍)的运用不算晦涩,主要用来衬托自己和友人的品格追求,普通读者只需抓住"向往自由生活"这个核心情感即可领会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