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南园

谢公携妓踏春晖,撩乱桃花落舞衣。
池边偶学流觞饮,月下真成倒载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会的画面,充满了闲适与欢乐的氛围。

首句“谢公携妓踏春晖”,这里的“谢公”可能指代一位有身份的人物,他带着歌妓在春光中漫步。春晖指的是春天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明亮的感觉。这句话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调。

第二句“撩乱桃花落舞衣”,描绘了桃花纷飞的景象,仿佛在舞动中,花瓣飘落在舞者的衣服上。这里的“撩乱”形容桃花飞舞的样子,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雨之中。

第三句“池边偶学流觞饮”,流觞是一种古代的风雅活动,人们坐在水边,让酒杯随水流飘动,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们在池边模仿这种古老的饮酒游戏,显得既风雅又有趣。

最后一句“月下真成倒载归”,“倒载”指的是喝醉了,头朝下脚朝上的样子。这句话是说,大家在月光下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回家。这里的“真成”强调了醉态的真实感,让人感受到宴会的欢乐和尽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宴会中的几个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享受生活、尽情欢乐的情景。诗中的意象如春晖、桃花、月下,都充满了诗意,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