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已故兄长的深切怀念和对兄弟情谊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哥哥,回忆起两人曾经在一起谈论兄弟情谊的情景。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专注于诗书,另一个则投身于翰墨,但最终却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了一起。这里“诗书”和“翰墨”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学问和艺术形式,但都指向了文化的传承。
接着,诗人感慨道,人生在世,谁又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呢?然而,他的兄长在死后依然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怀念,这里的“独沾死后恩”表达了兄长在生前或许并不显赫,但死后却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最后两句“万里一铭旌,犹能葬家原”,诗人提到即使兄长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去世,他的功绩和名声仍然能够传回故乡,最终得以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这里的“铭旌”是古代用来表彰功绩的旗帜,象征着兄长的荣誉和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兄长的怀念,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功绩的永恒。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兄长功绩的敬意,读来令人感动。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