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雪定,三用前韵
晓风晴渚开帆叶,红日荆州数堆雪。
饥鹰掠水寒更嬉,巷陌街头马声绝。
此是景升用兵处,上游江势随山折。
一代英名似雪花,掉头尽化春澌灭。
鹅毛大片昨如席,玉龙穿鼻顽仙掣。
楚江涛作银界色,剪水飞花乱鱼缬。
立冬九日如此寒,敲日玻璃碎成屑。
今朝檐际泫残溜,玉女窥云羞一瞥。
长白山头王气尽,哀鸿遍地劳人说。
雪中一酹孙仲谋,沉沙莫洗前朝铁。
饥鹰掠水寒更嬉,巷陌街头马声绝。
此是景升用兵处,上游江势随山折。
一代英名似雪花,掉头尽化春澌灭。
鹅毛大片昨如席,玉龙穿鼻顽仙掣。
楚江涛作银界色,剪水飞花乱鱼缬。
立冬九日如此寒,敲日玻璃碎成屑。
今朝檐际泫残溜,玉女窥云羞一瞥。
长白山头王气尽,哀鸿遍地劳人说。
雪中一酹孙仲谋,沉沙莫洗前朝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传递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晓风吹拂着晴天的水边,船帆展开,红日初升,荆州的白雪堆积如山。这些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寒冷的感觉。接着,作者用“饥鹰掠水”来进一步烘托寒冷的气氛,而“巷陌街头马声绝”则暗示了城市的寂静,仿佛一切都被寒冷所冻结。
接下来,作者将视线转向了历史。他提到“景升用兵处”,指的是三国时期刘表(字景升)在荆州的军事活动。这里的“上游江势随山折”描绘了长江的壮阔,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作者感叹,曾经的一代英杰,如今就像雪花一样,转瞬即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诗的中间部分,作者用“鹅毛大片”“玉龙穿鼻”等形象比喻来描绘大雪纷飞的景象,楚江的波涛仿佛变成了银色的世界,雪花纷飞如鱼网般交织。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给人一种寒冷刺骨的感觉。
最后,作者将目光投向了现实。他提到“立冬九日如此寒”,感叹这异常的寒冷天气。檐角的冰凌仿佛在窥视云层,给人一种孤寂和哀伤的感觉。作者进一步联想到了“长白山头王气尽”,暗示了王朝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诗的结尾,作者借“雪中一酹孙仲谋”表达了对历史的凭吊,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作者感叹历史的沉浮,前朝的铁器沉入沙中,再也无法洗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寒冷的冬日景象,联想到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到冬日寒冷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