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怀古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鹢夜鸣秋色深。

现代解析

这首《台城怀古》描绘了历史变迁的苍凉感,表达了对古代王朝兴衰的感慨。诗中,“清江悠悠王气沉”描绘了江水依旧流淌,但昔日的帝王气象已经消失无踪,象征着历史的无情和王朝的衰落。“六朝遗事何处寻”则进一步点明,曾经的繁华盛世如今已无处可寻,留下的只有对往事的追忆。

接下来的“宫墙隐嶙围野泽”描绘了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残垣断壁,被荒野和沼泽包围,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而“鹳鹢夜鸣秋色深”则以夜晚鹳鹢的鸣叫声和深秋的萧瑟景色,烘托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寂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既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也展现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这种将历史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篇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容易引发读者对人生与历史的共鸣。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