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即将赴任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期望。
首句“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写这位少年意气风发,前往一个重要的职位,他的容貌和精神状态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充满活力。这里用“花枝”比喻他的青春与朝气。
接下来的“范丐非童子,杨修岂小儿”,借用了历史人物范丐和杨修来比喻这位少年。范丐和杨修都是年少有才之人,诗人用他们来暗示这位少年虽然年轻,但绝非普通孩童,而是有才华、有能力的青年。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则表达了诗人对少年的关心。诗人担心少年在官场中遇到困难或受到轻视。这里的“丈人”指的是有经验的长者,“阿戎”则是泛指那些可能轻视或欺负他的人。
最后两句“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是对少年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少年此去仕途顺利,能够像在云端驰骋一样,轻松自如地施展才华,取得成就。
整首诗充满了对少年的赞美和期待,既表达了对他的信心,也流露出对他未来发展的关怀。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少年的才华和前途的光明,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复杂性的隐忧。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