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贺中华诗词学会成立

易位阴阳,甚当日、柱崩维绝。
空求索、扶桑揽辔,中洲捐玦。
抱石何辞身九死,佩纕未抵肠千结。
算萧条、异代颂离骚,心犹热。
铸不尽,六州铁。
流不尽,三闾血。
更十年刀雨,众芳都歇。
京国宏开兰畹会,燕山高挺风骚骨。
正双悬、日月照天中,诗人节。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为背景,用激昂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新生。全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阕以神话意象开篇,"易位阴阳"暗喻时代巨变,"柱崩维绝"形容传统文化曾面临的危机。诗人用"扶桑揽辔"(追逐太阳)、"中洲捐玦"(献玉示志)两个典故,表达在困境中仍执着追寻文化根脉的决心。"抱石九死"化用屈原投江的典故,"肠千结"则生动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忧虑。最后以"心犹热"作结,突出赤诚不改的信念。

中阕连用四个"不尽",钢铁与鲜血的意象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强调文化抗争的惨烈代价。"十年刀雨"暗指特殊历史时期,"众芳都歇"比喻文化遭受摧残。但笔锋突然转折,用"兰畹会"(高雅诗会)、"风骚骨"(诗词风骨)展现文化复兴的盛况,形成从毁灭到重生的戏剧性对比。

结尾最为精彩,"双悬日月"既实指端午诗人节的天象,又象征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交相辉映。将学会成立日巧妙设定为诗人节(端午节),把当代文化复兴与屈原精神直接勾连,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全词最大特点是"古今交响":神话传说(扶桑、屈原)与当代事件(学会成立)自然融合,沉重历史(刀雨众歇)与昂扬现实(兰畹宏开)形成对比。诗人用"铁""血""雨"等刚烈意象与"兰""纕""玦"等雅致意象交织,刚柔并济中展现文化生命的顽强。最后落在"诗人节"这个时间节点,既呼应屈原精神,又昭示诗词艺术在当代的新生,完成从悲壮到豪迈的情感升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