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太涤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作者回忆上次来此短暂停留的情景,清幽的夜晚,乳白色的泉水奔流不息。"澒洞"形容水势浩大,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中间四句是重头戏:重返此地,发现山色比记忆中更美,暑热顿消的清凉让人欣喜。石柱高耸入云像擎天之柱,翠绿的瀑布在阳光下泛着秋日的寒意。这里用"玉柱""翠蛟"比喻山石和瀑布,既形象又充满仙气,冷热对比("暑顿收"和"冷涵秋")更突显山中的清凉宜人。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世人追逐的蝇头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在林泉之乐面前就像糖一样索然无味。反问句"林下谁能一转头"意味深长——面对如此美景,谁还愿意回头去追逐世俗名利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如玉柱、翠蛟),通过对比手法(暑热与清凉、世俗与山林)突出了自然之美的感染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发现美景的惊喜,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黄敏德
黄敏德,号存庵。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由福建提举市舶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九)。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