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吟寄三城富相公

何事教人用意深,出尘些子索沉吟。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鍊金。

钓水误持生杀柄,着棋闲动战争心。一杯美酒聊康济,林下时时或自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何事吟寄三城富相公》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提出问题:“何事教人用意深”,意思是说,什么事情让人需要深思熟虑?这里的“用意深”指的是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事情。接着,“出尘些子索沉吟”进一步说明,面对这些需要深思的问题,人们往往会陷入沉思,甚至有些超脱尘世的意味。

接下来,诗人用两个比喻来强调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施为欲似千钧弩”意味着做事情要像拉满的千钧弩一样,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磨砺当如百鍊金”则是说,面对挑战和困难,要像百炼成金一样,经过反复的磨练和锤炼,才能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然后,诗人通过“钓水误持生杀柄,着棋闲动战争心”两个场景,表达了对待生活的一种微妙态度。钓鱼本是一件悠闲的事情,但如果误以为掌握了生杀大权,就会失去其中的乐趣;下棋本是娱乐,但如果过于计较胜负,就会失去平和的心态。这两句诗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适当的平衡,既不过分执着,也不过于随意。

最后,“一杯美酒聊康济,林下时时或自斟”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喝一杯美酒,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自在,偶尔在林间独酌,享受自然的美好。这里的美酒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林下自斟则代表了一种独处的宁静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场景,传达了一种深思熟虑、全力以赴、保持平衡、享受生活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既要认真对待,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适时地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人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