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寄绿莎翁韵

剧谈要且置,麈尾宁用长。
从来一大事,吾曹可称量。
世上有何好,投身净名坊。
老夫百不如,摩腹鱼稻乡。
缅怀眼中人,跛跛岂易忘。
尚欲投羽扇,无心问糟床。
端笑说拍浮,畴昔取腐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简单生活的心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放下争论,回归本真
前四句说"激烈的讨论先放一边,那些用来辩论的拂尘(麈尾)也不需要太长",暗示作者厌倦了无意义的争辩。他认为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一大事")其实是可以简单衡量的,暗指内心的平和比外在的争论更重要。

2. 看破红尘,选择淡泊
中间部分直言"世上有什么好留恋的",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投身净名坊"借用佛教用语,表示想追求精神纯净。作者自嘲"百事不如人",只满足于"摸着吃饱的肚子在鱼米之乡",用朴实的生活细节展现知足常乐的心态。

3. 怀念故人,坚守初心
"想起那位眼中人,他蹒跚的身影难忘"流露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怀念。后四句用"不想碰酒具"、"笑谈浮名"等意象,强调自己早已看淡功名利禄,过去那些让人沉醉的事物("腐肠"指伤身的酒),现在只觉得可笑。

全诗用家常话般的语言,把"看透世事、安于平淡"的智慧娓娓道来。就像现代人常说"简单才是真",诗人用鱼米之乡、摸肚子这些生活画面,让哲理变得可亲可感。特别是结尾的自嘲,让人看到一位历经沧桑后,选择粗茶淡饭却内心通透的长者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