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江上晨景。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他的小船,感受那份悠然自得的闲适。
开头两句写的是清晨的云还没完全散开,细雨稀疏地飘进船里。这里没有刻意渲染,只是简单交代天气,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湿润清凉。接着写诗人发现同行的船只走散了,便在暮色中不紧不慢地前行。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从容。
中间四句特别生动。诗人看到沙滩上的大雁相互依偎,水中的鱼儿自在游动,这些自然景象让他感到愉悦。"相亲"和"自乐"这两个词用得特别妙,既写景又抒情,把动物们的自在状态和诗人的欣悦心情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写正午阳光穿透云层,远远照亮林边的房屋。这个明亮的结尾与开头的朦胧细雨形成对比,就像一幅画从水墨淡彩渐渐变成明快的水彩,暗示着诗人心情的明朗化。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下的一组镜头,从朦胧到清晰,从静谧到明媚。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感受,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