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 其六

暝云暗谷抱香胎,诗气嘘教画翳开。
浪说相梅同相马,玉堂骨贱甚金台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道出了文人画梅的独特境界和现实困境。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具张力的场景:暮色中乌云笼罩山谷,却包裹着梅花含苞待放的生机("香胎")。诗人用"诗气嘘教画翳开"这个妙喻,说画梅不是用笔墨,而是靠诗人的气息吹散迷雾,让梅花在纸上绽放。这里把艺术创作比作"吹气成画",强调文人画重在神韵而非形似。

后两句突然转折,用"相马"的典故讽刺现实。古人伯乐相马看重骨骼清奇,但诗人却说:如今在权贵场所("玉堂"),梅花的傲骨反不如黄金台(象征功名利禄)值钱。这里"骨贱"二字尤为犀利,既指梅花被世俗贬低,更暗讽文人风骨在官场中的贬值。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云、梅)、艺术创作(诗、画)和现实批判(玉堂、金台)层层勾连,最后落脚在对文人处境的无奈自嘲。就像在说:我们画梅追求的是孤高雅致,可这世道偏偏只认黄金不认风骨啊。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