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燕京(今北京)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周室剪基横地轴,汉家开业扼河源”用周朝和汉朝的开国典故,暗指燕京地理位置重要,曾是王朝崛起的根基。“剪基”指奠定基业,“扼河源”指控制要害,展现宏大的历史画面。
中间四句写燕京的繁华景象:“梯航万国”形容各国使节乘船梯山航海而来,“龙图壮”指帝王气象雄伟;“礼乐千年”体现文化传承,“凤扆尊”指皇权威严。接着用“白玉殿中芝正茂”暗喻朝廷人才济济,“黄金台下草初繁”既写实景又暗指贤士聚集(战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典故)。
最后两句“周南未用嗟留滞,故国风烟欲怆魂”是情感转折:前句借用《诗经·周南》典故,表面说不要因仕途不顺而叹息,实则隐含怀才不遇;末句“故国风烟”将视线拉回眼前,萧瑟的景色触动愁绪,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忧思。
全诗特色在于:
1. 时空交织:把历史辉煌与眼前实景叠合
2. 双关手法:如“芝草”既写景物又喻人才
3. 含蓄深沉:表面写都城壮丽,实则暗藏个人与时代的惆怅
4. 用典自然:历史典故如盐入水,不显晦涩
这种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都城的宏伟气象,又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心绪,展现了古代文人“借景抒怀”的典型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