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写给朋友蔡伯畛的离别之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开头两句"我本住在三山城下,可如今有谁能和我一起研读艾轩先生的著作呢?"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艾轩是当时著名学者,诗人渴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学问,却找不到知音。
中间四句道出生活窘境:"我既没有田地房产可以养老,就算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无人赏识。你这样的才俊(黄石代指蔡伯畛)离开家乡后,只剩下我这白发老人独自留守。"这里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即使我们苦心钻研儒家经典,终究难以参透其中真谛,这样的现实让我们这些读书人怎能不感到郁闷呢?"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困境——怀才不遇、理想难伸。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黄石"与"白发"的对比,展现了两个不同境遇的读书人形象。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离愁,而是将个人命运放在时代背景下思考,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焦虑。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在。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