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滇雅三篇 其二 ①湘东

师踰于江,于湘之东。
师如雷冯震,衡岳以尊。
一夫为逆,多方则病。
播虐抗有德,我人斯奋,卒归厥命(一章)。
归命伊何,衡人之灾,衡盗所家。
追奔逐北,犀甲雕戈。
虎旂龙节,天威所加(二章)。
帝臣如虎,帝师貙武。
烈烈旓旌,渊渊金鼓。
嶷嶷绥章,啴啴戎路,莫我敢拒(三章)。
右刈武陵,左埽星沙。
磨崖岣嵝,我功孔嘉。
戎马晨服,候烽夕遮。
劋绝恶本,敢遗萌芽(四章)。
其恃枫木,其恃辰龙。
震之拔之,自西自东。
陟岭踰徼,于山于川。
远招迩归,囚豪解颜(五章)。
东西合师,进次于沅。
孽童日蹙,怙凶忍顽。
左捣其虚,右攻其坚。
载辟载祓,会于中权(六章)。
既克于沅,沅人媐媐。
如日之升,如霖遇晞。
以肉其枯,以勍其羸。
式歌且舞,以乐我师(七章)。
南讫罗施,来迎壶浆。
鸣鞞铜鼓,洗兵盘江。
彼寇舆尸,昼匿宵奔。
滇人荒荼,待我于门(八章)。
凡此滇功,惟断乃成。
古者推毂,梱外以行。
今者决胜,一秉庙庭。
孰是遗孽,而廑睿明(九章)。
师徒浑浑,渐集于滇,惟天威式监。
官臣恪守,乃获其丑。
保大定功,流声焉穷(十章)。

现代解析

这首《平滇雅三篇 其二 ①湘东》是一首描写古代军队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战争史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战争场面描写
诗歌开篇就用"师如雷冯震"形容军队声势浩大,像雷霆一样震撼。通过"犀甲雕戈""虎旃龙节"等装备描写,展现军容之盛。"追奔逐北"生动描绘了追击溃逃敌军的场景。

2. 正义之师的形象
诗中反复强调这是"有德"之师,是奉行天威的正义之师。用"如日之升"比喻军队给百姓带来希望,像久旱逢甘霖般解救人民。战胜后百姓"式歌且舞"的欢庆场面,凸显了民心所向。

3. 战略战术描写
诗中详细记载了军事行动:"右刈武陵,左埽星沙"展现分兵合击;"左捣其虚,右攻其坚"体现灵活战术;"磨崖岣嵝"指在险要处刻石记功。这些细节让战争过程跃然纸上。

4. 政治意义升华
结尾强调胜利源于朝廷决策英明("一秉庙庭"),歌颂这是"保大定功"的伟业。通过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了古代"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全诗用雄浑有力的语言,既记录了具体战事,又升华到天威远播、四海归心的政治高度。虽然描写古代战争,但其中正义必胜的信念、军民一心的精神,至今仍能引起共鸣。诗中大量比喻和排比句式,更增强了震撼力和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