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音乐与愁绪的梦境,借梅花和典故抒发内心的哀思。
前两句用"桓伊三弄"的典故(东晋音乐家桓伊擅长吹笛,曾为王徽之即兴演奏三支曲子),把梅花比作悠扬的笛声从柯亭飘出。但这笛声里带着说不尽的新愁,让人不忍细听。这里用音乐的美来反衬愁绪的深。
后两句转入梦境:昨夜春风吹来,像钱塘江潮信一样声势浩大。在梦中,诗人与天边的残月一起,凭吊湘水女神(湘灵)。湘灵在传说中是舜帝的妃子,因哀伤投水而亡,常被用作哀婉的象征。这里把梅花、残月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营造出空灵忧伤的意境。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现实的笛声、东风与虚幻的梦境、神话交织,把对梅花的观赏升华为对永恒哀愁的感悟。诗人没有直接写梅花的形态,而是通过音乐、春风和神话传说,让读者感受到梅花带来的凄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