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幼安使君

平生清德畏人知,岂弟真宜作吏师。
日饮无何方得计,民歌来暮却成思。
何妨道守催科拙,自是穰侯见事迟。
天与一窗供燕坐,乌墩山好助公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品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幼安使君)。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这位官员的为官之道和生活情趣。

前四句写他的为官品格:
1. 他一生清廉正直,却不爱张扬("平生清德畏人知")
2. 他温和仁厚,堪称官员的楷模("岂弟真宜作吏师")
3. 虽然平时看似悠闲饮酒("日饮无何方得计"),但百姓却深深怀念他的治理("民歌来暮却成思")

后四句写他的生活态度:
1. 他不计较征税工作上的笨拙("何妨道守催科拙"),因为明白权贵们总是后知后觉(穰侯是战国权贵,这里代指上层)
2. 老天赐给他一扇窗让他静坐("天与一窗供燕坐"),乌墩山的美景正好激发他的诗兴

全诗亮点:
- 用对比手法:看似悠闲实则勤政
- 用典故自然:穰侯的典故不露痕迹
- 画面感强:最后两句像一幅文人观山作画的图景
- 语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却写出真挚情感

这首诗告诉我们:好官不必张扬,百姓自然铭记;为政不必急躁,保持本心最可贵。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之外的诗意追求。

0